生于并长于大城市的我,可能是一直都呆在钢骨水泥森林中的关系,常年缺乏活动的身体犹如生了锈般,就算微微地抖动都会洒下满地的锈屑。而今年,终于第一次让我逮到机会,以造访之名到绿林深野的树屋悠游一番。就算做不到大隐隐于朝,便来个小隐隐于野也无妨。而此行更重要的收获是可以认识到阿耀这位光头小帅哥,以及见识他那隐藏在这小小山林里的大大梦想!
年仅 34 岁的阿耀来自柔佛州的麻坡,热衷于保育大自然生态的他,曾经担任加亨有机稻米生态休闲农场的生态导游,之后更参与金马仑和平树屋森林农场的建设。最后,在机缘巧合下他创办了雨林树屋 Rainforest Tree House。
意欲推广森林保育理念的阿耀,追随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以其尽量不破坏与改变森林自然原貌的大原则下,一点一滴地将雨林树屋建立起来。
Rainforest Tree House 位于柔佛州古来 (Kulai) 的埔莱山 (Gunung Pulai) 山脚,当初此地的主人得悉阿耀的理念与他那对于建筑所涉及的经验后,便力邀阿耀来实行这个计划。之后阿耀花了 4 个月来观察这里的地形,气候,森林的树木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适合建造树屋后,再用 8 个月的时间将梦想中的树屋环境打造起来。
如今的 Rainforest Tree House 一共建有 6 间大小不一的树屋和 1 个礼堂。没错!是礼堂。每间的树屋和礼堂都各自设有厕所和浴室,也有基本的水电供应,而水源都是取自于山上的山水。树屋房内备有干净的床垫、被单、蚊帐和插座。布置与设施可说简单的来却不马虎。

中午抵达 Rainforest Tree House 那位于埔莱山山脚下的入口,看似隐秘的入口若是一个不留神便很容易错过了。抵达的时候,由于阿耀正好在山林里忙着,所以就在山脚下的一个小平台等候。这个木制,四面开放的高脚小平台,其予人的感觉就像是这里的酒店大厅,当然是属于亲大自然版本的。



这时于平台内刚好有一班师生正进行着野外教学,导师请来制作水力发电的专人教导学生有关水力发电的原理并让他们尝试制作水力发电机模型。一聊之下,原来他们已经在这住宿一夜,而且当中的学生们曾经在阿耀建造树屋时,以义工的身份前来帮忙。眼见这些小朋友们对大自然都有一份热衷喜爱于人世,想必阿耀与导师都有将大自然保育概念好好地传达给这些未来的栋梁们。


阿耀的树屋建设在山林内,从入口还得爬上 300 多级阶梯方能到达,耗时大约十多分钟。跟着阿耀一步一步地拾梯而上,随着自己的步伐调整呼吸,途中边欣赏着养眼的绿色大自然,边聆听阿耀介绍他那在这密林中建立的乌托邦的点点滴滴。

这里的树屋有些建得较高,有些建得较底,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是用周围的森林资源和外面带回来的废物再利用作为建筑材料。这里的树屋以活树作为根基依树而建。墙身,地板与阶梯都是用周围收集回来的树木与竹子做成,而使用的树木都是经过筛选,并且都会留下部分让树木自己再生长出来。屋顶则是使用棕榈科植物 Bertam 编成的 Atap Bertam 来搭建而成,手工好而且十分牢固。
阿耀表示,建造这些树屋只是就地取材并不需要大费周章地去准备或购买什么昂贵的材料,而且也其所能地不去破坏大自然原貌,令人感到惊叹的是,他们在建造的过程只用了钉子,锤子,刀和锯子。自己动手建造的房子还有个好处,就是能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想要的摸样去设计。阿耀能把自己树屋墙身的木板设计成可以用手转开,这样在热天时就能将整个屋身打开让徐徐凉风吹进来。这样的设计即有趣又实用。


踏在一级一级的阶梯上,心里怀着钦佩与感恩,钦佩阿耀,原住民与义工们不辞辛劳地将这里从无到有一滴一滴地建设起来,感恩这些不惜地为推动森林保育出一份力的人们。
下午时分,一批由几个家庭组成的亲子团抵达这儿,携老带幼的好不热闹。刚一抵达,他们便随着阿耀浩浩荡荡地往山林瀑布出发。位于森林秘境的埔莱山瀑布离 Rainforest Tree House 大约有 20 分钟步程,需经由一段的泊油路和一段山林路方能抵达。虽然是泊油路,但两旁的参天大树让我们犹如置身在原始古老的雨林中。


阿耀更随手拈来许多路旁的植物,向大家解说其名与用途,并耐性地与小朋友们进行良好的互动。一路上的欢笑仿佛让我们忘却了涉山疲累,不知不觉地我们便听到了潺潺的流水聲。



溪流映入眼帘,想必瀑布就应该也离不远了。果不出其然,上了山林路,左拐右弯不一会儿便抵达了瀑布的所在地。埔莱山的瀑布虽算不上拥有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样的气派蓬勃,但其陶野怡人也一样令人着迷。随着峭壁直流而下的瀑布,其冰凉透彻的泉水冲刷过身体,仿佛也将烦恼也一并冲走。森林释放的芬多精,加上溯溪攀瀑的负离子,在这里再疲惫劳累的身与心也能被疗愈。


可惜没多久,天空却下起雨来。由于雨不大,我们也就在雨中徐徐步行返回雨林树屋。这时泛起了锁林的雾,朦胧的山林犹如人间仙境。
傍晚,大家都聚在山上的礼堂享用晚餐。阿耀的得力助手——玉如,用柴起火烧了素食火锅让我们当晚餐。用完餐后,大家都用炭灰作洗碗剂来清洗碗碟。阿耀表示这样是因为化学洗碗剂会污染大自然,而且炭灰用来洗碗也能洗得十分干净。由此可见阿耀就连生活上的小细节,也以尊崇大自然为出发点。




用完晚餐后,就是分享交流会,阿耀就与大家分享当初建树屋的初衷与过程,藉此带出大自然保育的概念与理念。在交流会中,阿耀耐心地分享并仔细回答听众们所提出的疑问,相信无论是大人或小孩们都获益不少。
其中阿耀所分享种植与养育土壤的方式尤让我印象深刻,他让植物自行生长而不去选择该种何种蔬菜水果,一切都交给大自然决定,经得起大自然考验而得以生长的植物自然是最好的。
分享过后,大家闲聊没多久便在幽静山林的虫鸣声中慢慢地进入各自的梦乡。
这次到 Rainforest Tree House 的城市生活小逃离,不单让我的身心上得到真正休息,也使我对大自然的保育与阿耀所提倡的生活方式有新的认识和启发。一批批来到 Rainforest Tree House 的人们,可能没多久就会回到自己日常的生活轨道上,但我相信阿耀对大自然保育的执著和他那励志的追梦历程都会深深地烙印在某些人的心中,并让这世界起了小小的改变。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