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中城(Mid Valley)有两间源自于香港和台湾,荣获米其林一星餐馆的分店。一是于2007在谷中城开设的鼎泰丰(2010-2014),另一间就是近日火红,于今年11月开始营业的的添好运点心专门店(2010-2015)。
让添好运门庭若市、大排长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为米其林一星香港餐厅的海外分店。
何为米其林一星餐厅呢?米其林餐厅不是在法国、欧洲等国家才有吗?以下为你介绍米其林餐厅的评定标准。
近年《米其林指南》在欧洲的影响力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开始开拓海外新市场,例如美国与日本。2007年3月14日,米其林在东京宣布将于同年11月推出日文与英文版的《米其林指南-东京篇》,日本成为世界第22个、亚洲第一个纳入《米其林指南》评选的国家。2008年底《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门篇》推出,为继东京之后纳入评选的亚洲城市,并为《米其林指南》前进中国大陆市场的敲门砖。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很难想象,一家轮胎制造企业会去为餐厅评级,感觉这完全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其实,只要你看一下米其林的历史,再融入法国的浪漫主义,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米其林公司有着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在米其林刚建立的年代,汽车与轮胎还是较为新鲜的事物,作为一个行业的先驱,对公司的发展自然要有长久的打算。1900年的万国博览会期间,当时米其林公司的创办人米其林兄弟看好汽车旅行的发展前景。他们认为,如果汽车旅行越兴旺,他们的轮胎就会卖得越好,因此,他们将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等等有助于汽车旅行的资讯聚集在一起,出版了随身手册大小的《米其林指南》一书,从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其中以评鉴餐厅及旅馆,书皮为红色的“红色指南”(Le Guide Rouge)最具代表性。

1926年,《米其林指南》一书开始用星号来标记餐厅的优良,“米其林星级餐厅”就是从那正式开始的。今日米其林评鉴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杂志,米其林指南对于餐厅的分类主要有两种。首先,出现在《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馆至少先要获得到“一副刀叉”的标记,这种标记是指南对餐馆的基础品评标准,从“最高的5副到1副”不等,表明餐馆的舒适度。在此之上的评选,才是米其林星级,从一颗星到最高的三颗星,主要针对的是烹饪水准。
米其林的评审相当严谨与公正甚至近乎苛刻,一旦检查完毕,该监察员在随后的若干年里都不可以再出现在此餐馆,以确保下一次检查的公允。而且监察员必须自己掏腰包。
一般评等:
1. 叉匙:
以餐厅的表现,给予一到五个叉匙符号。五个叉匙代表Luxury in the traditional style、四个叉匙代表Top class comfort、三个叉匙代表Very comfortable、二个叉匙代表Comfortable、一个叉匙代表Quite comfortable。如果这家餐厅的环境特别令人感到愉悦悠闲(Particularly pleasant establishments),前面的叉匙标志就会用红色来替代一般的黑色。交叉的汤匙和叉子标志是在1931年设计出来表示餐厅的等级,后来才有星星做为餐饮最高等级的标志。
2. 人头标志:
此人头意指米其林推荐的道地小馆Bib Gourmand,提供不错的食物和适当的价格。(Good food at moderate price. Under 25 € outside Paris, Under 33 € in Paris)
3. 两个铜板标志:
称为piecettes,就是小硬币之意,有此标志的餐厅表示提供不超过16欧元(69马币)的简单餐饮(Establishment offering a simple menu for under 16 €)。
星等:
米其林红色指南每年评选杰出餐厅并授与一星的评价(Very good Cooking)。1931年,米其林红色指南评选开始出现两星(Excellent Cooking)和最高荣耀的三星(exceptional cuisine,worth the journey),不过当时列出的星星等级只是反映价格,并非品质的认定,后来才变成餐饮品质的最高指标。
一颗星(very good cooking):顺路经过时值得停车一试的好餐厅
两颗星(excellent cooking) :提供极佳的食物和美酒搭配,值得绕道前往,但所费不赀
三颗星(exceptional cuisine):完美而登峰造极的厨艺,值得专程前往,但是要花一大笔钱
到现在没有人确切知道他们的评分标准是什么,但整体的说服务品质、装潢、餐桌摆设、食具好坏、菜色创意,甚至酒窖的大小等几乎都是必备的项目(之后应该加一条有没有提供网路订位的服务 哈哈~),米其林先后于2007推出东京餐饮指南,2008年香港澳门餐饮指南后,有小道消息指出下一本亚洲的米其林指南将会是台湾,那家餐厅是你心目中的米其林餐厅呢?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